這本書看完好久了,裡面有些觀念跟自己的直覺有些吻合,不過,科學這東西,說不定過幾年之後又有新的理論來推翻。
我個人認為,中庸之道和因材施教才是王道,再者,每個父母個人的特質代表著一個大環境的方向,小孩會朝什麼樣發展,那多少也是命中註定啊!
或許藉由不斷的反省、吸收新知,以及持續的關注與陪伴,才能發展出最能被孩子接受的管教方式。
最後,無意間在維基百科看到洪蘭的一些爭議與事蹟,讓我覺得自己還是從學理的角度,去萃取她文章的晶華。當然,我也不敢保證自己將來會教出什麼樣子的孩子來,哈!
你忙著開發孩子的大腦嗎?
最近有個日本人來台開右腦潛能開發的班,收費昂貴,比醫學院的學費還高,但是大家趨之若騖,斑斑爆滿,人滿為患。在台灣任何事情只要打出「不要讓你的孩子輸在起跑點上」的廣告,不怕父母不出錢報名。但ˋ很多廣告其實沒有科學上的證據的,大家以訛傳訛,騙得父母成天馬不停蹄地接送孩子,以為這是為了孩子好,沒有人停下來問一下,這種說法的證據在哪裡。
補習補不出好腦袋
在台灣的各種補習班中,以腦力開發的補習班最能打動父母的心,因為大腦是智慧的根本,腦不行,還談什麼前途呢?這種推論看似有理,其實細想就知道不對,因為父母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前題,就是你的孩子並沒有「腦不行」,他的腦如果很正常,大自然本來就會幫他開發,不需要人為的揠苗助長。
一個正常的腦生活在一個正常的家庭中,本來就可以得到充分的發枕,不需要特別去補習加強。很多「發展」也加強不來,就像「成熟」(maturation)就是一個例子,先前的練習固然可以提早某個行為的出現,但練習並沒有很多的幫助,時間到了,孩子成熟了,行為自然水到渠成的出。例如有一個實驗是十一個月大時先訓練雙胞胎的哥哥走路,然後記錄兄弟兩人可以獨力走的時間,結果有經過訓練的哥哥果然比弟弟早一些開步走。但是等到弟弟十三個月時,他也學會了走,而且走得跟哥哥一樣好,因此,這些後天的訓練好像有些幫助,其實是不必要的,時間到了自然會做。人的智慧也是一樣,有人早開竅,有人晚,但是最後成果都一樣,父母其實不必很心急。我們不是聽過一句話叫「小時了了,大未必佳」嗎?人的成就是看他一輩子的表現,不是在一時。
大腦是左右同步發展的
台灣父母容易上當的原因,是因為大家對腦的正確知識不夠,不能分辨虛實,其實大腦並沒有右腦先發展這回事,幼兒的腦是同步在發展的,並沒有右腦先啟動再帶動左腦的任何證據;就算孩子幼時腦有損傷,腦的可塑性比我們想像的大,通常正常那邊的腦會把受傷的功能接收過來處理,即便是成年後才受傷,復健仍有相當的成效。英國有一位小兒科醫生,追蹤了五百名水腦症的兒童智力發展直到他們三十歲,他發現只要損壞是漸進式的,對智力都沒有很大的關係,這些孩子都能在社會立足,自己養活自己,其中兩個孩子最特別,一個智商達到130,另一個畢業於經濟系。
越愛探索的孩子越聰明
腦神經發展的研究告訴我們,父母根本不需要特別開發孩子的腦力,只要給他正常的家庭環境,他的腦就可以發展的很好,而且童年時越愛探索的孩子,長大後越聰,因為他到處跑,到處玩的經驗促使了神經的連接,而我們現在對智慧的新定義是神經聯結的密度。最近有個研究發現,三歲時被判定為外向的孩子喜歡跟別人玩。對三歲的孩子來說,同年齡的玩伴是最好的玩具,遠遠超過昂貴的機器人或遙控車,因為後者的變化有限,而前者的變化無窮,無窮的變化會刺激神經的發展,增加神經之間的聯結,而現在我們知道記憶、創造力、理解力就是同步發展的神經迴路。
順其自然是最好的育兒法
了解到這些,我們就了解「順其自然」是最好的育兒方式,當你順其自然時,他很自然就會把天生的長處發揮出來了,很自然地會去做他拿手的事以避免挫折。做得好會使他更喜歡去做,這種正回饋會使他天生的長處很自然地顯現出來。有了自信,這個孩子才會有勇氣去面對未來,才會成功。自信是來自旁人對你長時間的肯定,不是每天早上對著鏡子大叫三聲「我最棒,我最強,我最好」就可以達到的。
21世紀的競爭在創造力
其實大腦並沒有那麼重要,一個成功的人往往不是最聰明的人,但是他一定有某些人格特質是其他成功的人所共有的,例如毅力,領袖能力等等。所以父母不要迷信腦力發展,應該把送孩子去補習班的時間讓他去遊戲,遊戲可以培養群裡生活智慧,想像力及創造力。我曾看過一個小男孩光是玩六顆報廢的電池就玩了一個下午,而且玩得不亦樂乎。一會兒火車過山洞,一會兒是飛機丟炸彈,想像力豐富極了。想像力是創造力的根本,沒有想像力就沒有創造力,中國人過去「業精於勤,荒於嬉」的觀念應該要改,因為背誦的時代已經過去了。電腦取代了人腦的記憶功能,把人腦的資訊釋放出來,去做更高層次的整合、創新。
二十一世紀的資源是腦力資源而不是自然資源,二十一世紀的競爭在創造力而不是記憶力,如果真的不是你的孩子輸在起跑點上,請鬆開你的手,讓你的孩子盡情地去翱翔。
5歲&11歲 大腦活化高峰期
5歲孩子大腦新陳代謝的活化程度已高達成人的兩倍半,提供他們好的學習還竟是當務之急,父母和教育單位必需看重童年階段的教育投資。
報載,有個可憐的爸爸為了生計,無法回家餵女兒吃飯,只好用吊籃把食物吊上去,2歲的女兒整天看不到人,心中害怕哭到鄰居報警,這件慘案才被大家知道。
我們非常同情這位爸爸,看到他能自己發明吊籃,解決餵食問題,知道他天資不錯,有解決問題的能力,可惜了年輕時無人栽培,我們較關心的是這個女孩語言遲緩,到現在還不太會說話。
很多父母覺得孩子不吵就好,沒有想過孩子還必須要教,智慧才會發展,電視永遠不可能取代父母的。
教育投資 效果最佳
最近,美國國家科學院的院士也是史丹佛大學醫學院神經科的教授紐森 (Eric Knudsen) 與諾貝爾經濟學得主海克曼 (James Heckman) 等四人共同寫了一篇論文,討論國家投資教育時,投在哪一個階段報酬回收率最高,經濟學者所畫的曲線到小學三年級就達到收支平衡點 (break-even point) ,三年級以後的投資就是負回收了,等到了出社會,就業訓練的回收,那幾乎是谷底,很低了。
人格與IQ教育環境影響熟成
經濟學家的曲線出來後,神經學家開始做解釋:人是動物界中嬰兒期最長的動物,別的動物如果像人類一樣,生下來不會跑、不會跳,早就變成別人的晚餐,那麼為什麼人類會演化成需要父母這麼高的投資 (Parental Investment) 呢?
神經學家發現人的腦(人格與IQ)是一個基因和環境交互作用的產物,大腦晚成熟,因為它必須給環境時間和機會去作用。因此,現在已知,環境會影響神經的連接、神經的傳導物質的分泌及基因的表現 (Express)。
嬰兒發展 天時地利人和
嬰兒在三個月以後,頸子開始變硬,可以把頭抬起來,環顧四周的環境,而正好在這期間,嬰兒的大腦開始出現梭狀細胞 (spindle cells,兩頭尖像紡織的梭子) ,梭狀細胞的軸突很長,將視覺、聽覺、觸覺等訊息送往前額葉。梭狀細胞只有人類才有,大猩猩、紅猩猩都沒有,連跟人類基因有98%相同的黑猩猩也只有一點點。
神經學家認為梭狀細胞的出現,與嬰兒可以抬起頭看環境的時間相同並非巧合,他們認為這是造物者特意的安排,當嬰兒可以主動接受外界訊息時,大腦就有相對應的神經元來配合它,所以小時候的經驗會影響成年後的工作效益。
大腦活化 零歲開始
另外,神經學家解釋為什麼收支平衡點在三年級以後變成負回收。
小學三年級(9歲)在神經發展上是個分界點,嬰兒在10個月大時,大腦新陳代謝的活化程度就與成人一樣,一路上升到5歲,到達成人的兩倍半,然後下降,到9歲時,進入一個平台,等到青春期時,再度揚起,這時,男女有不同,女生早成熟,最近美國NIMH (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) 的報告,女生11歲就到達頂點,男生是12歲1個月。
三年級時 閱讀習慣養成
在教學上,三年級也是個分界點,它是低年級與中高年級的分界線,一二年級書本很薄,都是圖片,它是「學習閱讀」(learn to read) 的階段,三年級以後,課本沒有圖片,沒注音,它是「read to learn」,用閱讀打開人類知識的門,因此,美國和新加坡都要求小學生在三年級時要養成閱讀的習慣,不然孩子會因學業挫折而有中輟的危險。
看到這篇論文,我們真的很憂心,因為台灣目前仍然認為國小教育沒關係,投資在國小教育上的錢最少,不知道那才是他一生的黃金教期,政府在關掉偏遠地區小學之時,應該要先參考一下這篇論文。
孩子自閉,是媽媽的錯?
2004年3月13日的中國時報在第九版上以斗大的標題寫著:「自閉生天賦異秉,數字能力超強」,然後以稍小一號的字寫著「未經爬行階段,影響左腦發育,語文能力差,算日期卻猶如萬年曆」。報導裡面說這個國中二年級的學生因為小時候被媽媽「關」在嬰兒床內,所以會坐了以後,沒有經過爬行階段,直接扶著嬰兒床的護欄站了起來;醫生說他是因為沒有經過爬行,影響了左腦的發育,所以語言差,是高功能的自閉症。
看了這則消息消息很令人驚訝,在科學研究上,現在已經知道自閉症的成因是大腦在胚胎初期的病變,先天生理的原因強過後天環境的原因,直到現在還有人把這個罪惡感加諸到母親身上,並透過報紙大肆傳播出去,真是不可思議,不知又有多少可憐的母親像我的朋友一樣,因為生了自閉症的孩子,被公婆逼著攜子跳河了。
自閉症先天因素佔90%
高功能的自閉症在醫學上叫「艾斯伯格症候群」(Asperger's syndrome),像報上這位同學的「異秉」,科學上稱之為「白痴天才」(idiot savant),他們的人際關係很不好,缺乏一種叫「心智理論」(theory of mind) 的同理心了解。台灣發行中文版的「科學人」曾有專期介紹這個現象,它不是「冰箱母親」造成的,它絕對不是性冷感的母親對孩子不作情緒上的回饋,也不是不讓孩子爬所造成的。同卵雙胞胎中,若有一個孩子是自閉症,另一個也是自閉症的機率高達65%,而異卵雙胞胎則為0%,明顯的指出這是先天上的關係,它的先天因素為90%。在醫學上,前面的錯誤說法已經被推翻很久了,但是在台灣還是看到有些母親強迫已經會走的孩子去爬。
大腦運作與一般人不同
有一個研究發現,在懷孕初期因害喜而服用沙利竇邁 (Thalidomide) 的母親生出來的孩子畸形的比例很高。進一步的檢驗發現,在懷孕20~22天,服了這個藥生出來的孩子沒有耳朵;懷孕24~31天服藥生出來的孩子沒有手臂;懷孕27~33天服藥生出來的孩子沒有腳。在這些因服藥而造成畸形的嬰兒中,自閉症的比例很高,懷疑它是胚胎生長初期,在長腦幹時出的意外,因此就解剖了一位二十四歲因病去世的自閉症患者的腦,在她的腦幹處果然發現了結構不正常的地方,她的神經纖維和神經核都比正常人少很多。
當用核磁共振來觀察自閉症兒童在看到人臉時大腦活化的情形,發現他們所使用的大腦部位與正常人不一樣:一般人看到臉時,大腦活化的地方是梭狀迴 (fusiform gyrus)。而自閉症孩子活化的是下顳葉區 (inferior temporal gyrus),這個地方是我們正常人看桌子、椅子等沒有生命的東西時,所活化的區域。
上述實驗很清楚指出:胚胎形成初期因藥物造成大腦功能病變的後果,跟爬行沒有關係。
用邏輯思考看待教養知識
其實,即使不知道科學上的證據,我們也很容易用生活上的栗子來驗證這種說法正不正確。台灣有個六龜教養院,內有一位女孩子叫楊恩典,她一出生自肩以下就無手,沒有手是不能爬的,但是這位楊小姐並沒有自閉症,也沒有感覺統合的問題,所以我們知道因爬的不夠而造成自閉症是不對的。這種反證法是科學思考的一利器,當人家說「天下烏鴉一般黑」時,我們找到一千隻烏鴉都是黑的並不能證明這句話是對的,但只要找到一隻烏鴉是白的,這句話便被推翻了。
台灣迫切需要訓練人民邏輯性思考的能力,更需要教育醫生和記者正確的科學知識!
註:我跟我妹從小都不會爬,都是用屁股在地上磨蹭地前進,最後直接站起來走路,我或許有語言障礙,但我妹可是參加過辯論社的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