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麼一定要假設出國就是高大上呢?美國學費過去一路漲,有些留學生連車子都不敢買。比較晚來的移民,語言沒那麼輪轉,工作競爭力也不一定拼得過各色人種。很多社群鄉民的留言,對真正無法發聲的族群來說,跟「何不食肉糜」是一模一樣的。
媒體能不能對數據做真的詳細的分析與報導,而不是馬上挑腥羶的點大肆渲染呢?或許有,但是可能人氣不夠高,無法排到我的螢幕前.....
新冠疫情暴露台灣「異常醫療行為」 外科醫嘆:扭曲健保原意
2020-03-14 11:49 聯合新聞網 / 綜合報導新冠肺炎(COVID-19)疫情全球延燒,為避免遭感染,不少人都會選擇減少到人群聚集地或醫院等病患較多的地方,出門也記得將口罩牢牢戴緊。一位外科醫師觀察近期急診狀況,意外發現「生意很冷清」,暴露台灣醫療的異常現象。
外科醫師傅志遠日前在臉書發文討論台灣醫療現象,由於疫情緊張,除了病患減少到醫院的次數,院方也希望儘量有緊急狀況再來,大家專心防疫。然而觀察近期醫院人流,會發現不僅常規非緊急病患變少,連緊急病患都變少,這是不應該發生的,因為「緊急狀況不會挑時間」。
他比較一下疫情前後的急診狀況,平常早上11點至晚上7、8點,是外科急診最熱鬧的時間,病患一個接一個出現,還經常需要開刀或參與其他科別的會診,整天忙得團團轉。然而疫情暴發後,病患掛號變得零星分散,開刀會診需求幾乎消失,動作快的話甚至能出現完全沒有病患、好好喘口氣的空檔。
傅醫師表示「嚴峻的疫情篩選出了真正需要看病的人」,急診人數的減少說明平常來掛急診的病患,有很多只是「自認很緊急」,事實上都可以因為狀況特殊而忍一忍,如同國外醫療費用很高,讓人在就醫前會先自我篩檢是否必要。他感嘆台灣因全民健保減低就醫門檻,但也讓病患大量地看醫生,加重醫療負擔,「扭曲了健保的原意,完全不是正常的現象」,希望在這波疫情過去後,民眾難得能回歸常態的行為能保留下來。
此番言論獲得不少網友讚同,「這波疫情最正向的就是把醫院當廚房跑的人少了,還少很多」、「每天看到急診前面沒有救護車,很確定之前血汗的ER都是非緊急的呀」、「希望大家可以認知到醫院真的病毒多,沒事不要去」、「讓醫療資源跟品質留給最需要的人,也讓醫護人員有適當的工作量而不是被壓搾」。不過有人則抱持悲觀看法,認為「當年sars也是這樣,但過了就打回原型了」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